一、为什么“换机不如调度”?
许多存量建筑的主机寿命尚可,但调度逻辑与现场风水系统匹配度差:主机长时间满负荷、冷却塔供回水温差偏小、末端风量失衡导致“过冷与过热共存”。节能改造的第一目标,不是“买最新型号”,而是用好手里的资产。
二、冷源与冷却塔的协同优化
主机侧:建立“基载+调峰”策略,低负荷时优先启高效机组;配置电子膨胀阀与冷媒过冷度监测,避免频繁启停。
冷却塔侧:实施变频风机+旁通,根据冷凝压力与湿球温度自适应调整风量;水质加药与旁滤提高换热效率。
KPI:主机平均 COP/SEER 提升 10–20%、冷却回水温度稳定在设计带宽、主机启停次数下降 30% 以上。
三、末端风量—静压再平衡
数据驱动:对送回风口布点测压与测流,得到现状曲线;对有“冷热不均”的楼层优先做风阀开度/风口布置/局部阻尼调整。
VAV/VRF 联动:通过DHW(设计风量)→实测风量的偏差矩阵,给出阀位/风机转速修正值;在会议室与开放办公区实施CO₂ 需求控制新风(DCV)。
效果:会议室与角落温差收敛到±1.5 ℃、投诉率下降、同时释放能耗冗余。
四、全链条变频与群控
压缩机、冷冻/冷却水泵、风机统一纳入变频调速与群控逻辑,以目标温度/压力/静压为闭环变量;
预测调度:根据负荷预测曲线与室外气象预报,提前预冷/预热,削峰填谷;
KPI:综合节电 15–30%,并把“舒适度(PMV/PPD)”与节能同期展示在能耗看板上,形成节能与体验的双闭环。
五、余热回收与再热一体化
低位热回收:在冷凝侧/排风侧布置板换或热泵回收,供给再热盘管、生活热水或低温地暖;
再热逻辑优化:禁用“同冷同热”,采用露点优先+分时分段再热;
KPI:再热电耗降低 40%+,相对独立电加热方案回收期通常 1–2 年。
六、运维数字化:让“省下的电看得见”
能耗看板:主机/水泵/风机分项计量,计算 kWh/㎡·年 与小时级曲线;
CMMS(计算机化维护管理):把巡检—工单—备件—SLA 串起来,告警闭环化;
报告制度:月度能效报告写清“节能量、故障率、舒适度KPI、ROI 进度”,方便对接财务与审计。
如果你正准备做“以小改造获取大收益”的空调节能项目,可在 www.9593089,com
提交楼宇数据(建筑面积、主机型号、能耗账单、投诉热区),我们将出具两周内的轻量化评估报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