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12 个关键点(可直接执行)
过滤器三级管理:初效每 1–2 个月检查、差压>150Pa 更换;中效 3–6 个月;高效(HEPA)按差压与粒子计数双指标决定。
风量与静压平衡:季度复核送/回/新风量与静压,防止局部超压或回风短路。
加湿/除湿系统:电极/蒸汽加湿器定期除垢;冷却除湿检查表冷器结露与排水坡度;转轮除湿关注密封与再生温度。
冷却系统与水质:冷却塔加药、旁滤与换热器清洗,防腐蚀与结垢;冷冻水 ΔT 与流量曲线纳入监控。
再热与电气:再热盘管/电加热器绝缘与联锁,防“同冷同热”能耗浪费。
传感器校准:温湿度、差压、流量每 6 个月校准一次;建立溯源证书档案。
能耗监测:压缩机、风机、水泵分项计量,计算 COP/EER 与 kWh/㎡·年趋势;找出高能耗时段并优化逻辑。
阀门与联锁:电动阀、电子膨胀阀开度趋势异常需及时处理;防“冷凝水满溢”联锁测试。
噪声与振动:风机轴承听诊与振动基线建立,异常提前预警。
备件策略:雾化器芯、电极管、过滤器、传感器、电子阀门为 A 类库存;建立最小安全库存。
SOP 与培训:上锁挂牌(LOTO)、高空/动火作业票与应急处置流程到人到岗。
应急演练:每季度组织“故障→隔离→切换→复位”演练,确保关键时段不停线。
二、点检节奏与记录(缩略)
月度:过滤差压、冷凝水、加湿水质/耗材、风机噪声、能耗日报;
季度:风量平衡、盘管洁净度、传感器校准、阀门联锁、冷冻水 ΔT;
年度:系统综合体检与大清洗,完成“基线重建”(温湿波动、能耗、噪声、故障率)。
三、常见故障速查
温湿波动大:检查传感器飘移、新风比例、再热/加湿滞后与风量不足;
冷凝与霉味:冷凝水坡度与存水弯、过滤/换热器清洁、送风温度过低;
能耗异常:阀门开度与逻辑冲突、过滤堵塞、冷冻水温差不足。
通过“制度化+数字化”的运维,恒温恒湿系统才能长期稳态运行、轻松过审。更多点检表、维保合同范本与能效优化方案,请访问 **www.9592089,com**;项目勘察与运维托管,请至
www.9593089,com
预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