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安装阶段的红线
保温与冷凝:所有冷量通道(冷冻水管、风管)做 ≥25mm 橡塑保温,法兰处加 冷桥隔断;滴水盘 ≥2% 坡度 且冷凝管设 存水弯。
风管与风口:选 国标镀锌板,法兰双面涂密封胶;末端送风箱内衬吸音棉,防火等级 B1。
电缆与控制:控制线与动力线分桥架;传感器 与强电至少 30cm 间距。
加湿与排水:电极/蒸汽加湿器 单独接 软化水,排水耐高温并接地漏。
二、传感器布点与标定
温湿度探头避开 直吹/回风口/门口,距墙≥0.5m,高度 1.1–1.5m;
出厂标定+到场复测,必要时做 两点或三点标校;
洁净区可加 压差/颗粒物 探头联动新风与风阀。
三、单机调试:让每个子系统都可控
主机:变频比对、冷媒/冷冻水压、油位、过冷度与过热度;
除湿与再热:验证低温除湿逻辑、转轮再生温度、再热联锁;
风机与风阀:风量校核(风速仪/皮托管),风阀开度与压差联动;
加湿:蒸汽量校验、干烧与缺水保护;
联锁:高低压、冻保、过载、溢水、火灾等强制停机链。
四、系统联调:温湿协同而非“单打独斗”
设定 分时段曲线(日间生产/夜间保温模式);
以 露点 为核心指标协调“除湿—再热—加湿”;
新风与回风比例 随 CO₂/压差 动态调节;
把关键点位接入 BMS,做趋势图(1min/5min 粒度)。
五、72 小时连续稳定性试验(验收关键)
在 最不利外环境 条件下运行 72h,记录 每 10 分钟 的温湿度;
合格标准:目标区间达标率 ≥95%,温差≤1.5℃、湿差≤5%RH;
同期记录能耗(kWh)、新风量、加湿/再热用量,形成 基准线。
六、30 天质量检查表(节选)
第 1–3 天:冷凝水试运行、风量二次平衡、传感器复标;
第 7 天:检查盘管与过滤器压差、EC 风机电流;
第 14 天:验证除湿再热效率与能耗;
第 30 天:复测 24h 曲线与均匀性,输出最终验收报告。
七、运维与备件
每月:清洗初中效、检查排水与保温;
每季度:标定探头、清洗转轮与蒸汽加湿器;
每年:压缩机油/干燥过滤器、膨胀阀巡检;
常备 传感器、风机电容、驱动板、滤芯 等快耗件。
需要 《30 天质量检查表》《调试记录模板》《点位表》,可在 www.9593089,com
下载;如需 远程调试/升级控制 请在 www.9592089,com
预约工程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