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大多数项目而言,恒温恒湿并不是“堆料”,而是“在预算内精准抵达目标点”。目标点包含三个数字:温度 T、相对湿度 RH、波动范围。要达到目标,需要围绕“负荷—系统—控制—实施”四个维度逐一拆解。
一、负荷计算:先算“要撑起的天花板”
显热负荷 Qs
设备散热、人员散热、照明、围护结构传热、渗透风;
估算公式示例:
围护结构传热:Q=K·A·Δt(K 传热系数,A 面积,Δt 内外温差);
人员散热:成人显热约 75–90 W/人,湿热 45–60 W/人(静坐/轻体力);
设备热:按照铭牌功率×负荷系数×同时系数。
潜热负荷 Ql
人员湿热、工艺蒸发、渗透风含湿量带入;
常用:W= m·(ω2−ω1)·h_fg(m 为风量,ω 为含湿量,h_fg 蒸发潜热)。
送风量 L
恒温恒湿优先以 显热差法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