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过去多年里,恒温恒湿空调的技术迭代主要围绕温度/湿度精度、控制响应与洁净度提升展开。然而,随着“双碳”战略落地与用能成本持续走高,企业的关注点悄然改变:不仅要把温湿度和洁净度做稳,还要对全年能耗、碳排放、运维效率与资产全寿命成本提供量化答案。为此,银河空调设备推出「碳智控 4.0」平台,旨在让恒温恒湿系统进入全生命周期节能与运维的新阶段。
一、四大核心模块,解决“稳能耗难以透明”的痛点
1)多源耦合装备层
在恒温恒湿应用中,我们常见的有水冷/风冷冷水机组、直膨机组、转轮除湿机、电/蒸汽再热、电极/超声加湿器以及冷凝热回收板换等。碳智控 4.0 基于对负荷曲线的深度学习与季节性预测,实现冷水机组+转轮除湿+再热锅炉(或电加热)+新风机组的协同调度:
-
低湿负荷时优先启用表冷深度除湿+热泵再热,避免电加热“硬再热”;
-
高湿季引入转轮除湿+热回收再生,将除湿再热能耗降低 15–30%;
-
机房侧根据供回水温差与压缩机 COP 实时排名,自动选择最优组合。
2)双 PID + 露点前馈的精准控制
传统仅以干球温度闭环,遇到负荷突变容易“过冲/回拉”。我们在温度 PID 的基础上增加绝对湿度/露点前馈,并把新风量、转轮再生温度与表冷阀位纳入同一套控制器,使±0.2~0.3 ℃、±1.5~2 %RH 的稳定性成为常态,而不是靠手工调阀的偶然。
3)再热能量回收与多级利用
通过冷凝热/排风余热回收+热泵再热+电加热兜底的三级架构,在保证工艺精度不降级前提下减少直接电加热使用时长;对需要更低露点的锂电/涂布/光刻场景,可配置转轮再生热源“蒸汽/电/热泵”切换策略,实现按负荷动态最低能耗路径。
4)能效数据中台与碳足迹计量
平台内置能耗模型与碳排系数库,接入水、电、气、蒸汽表与机组运行数据,自动生成kWh/㎡·月、kWh/吨产品、tCO₂e/年等指标;并以“分系统(冷站、末端、除湿、再热)”维度呈现能耗占比,支持节能改造 ROI 预测与能效基线对比。项目方可在 www.9592089.com 开通云端账号,导出年度碳盘查所需数据。
二、设计到运营的一体化方法论
-
方案阶段:基于设计负荷与本地气象年数据(典型气象年),建立72 小时与全年 8760 小时能耗仿真;
-
建设阶段:机房采用可扩展的“N+1/N+X”冗余架构,末端采用高效 EC 风机、变频泵与电子膨胀阀;
-
调试阶段:进行分系统分步通风/制冷/除湿/再热的独立验证,记录阀位—功耗—精度曲线,形成“出厂控制基因”;
-
运维阶段:云平台依据季节与产能建模,提供周/季/年维保计划与备件寿命预测,并对偏离基线的能耗进行根因诊断(滤网堵塞、换热器结垢、缺冷媒、传感器漂移等)。
三、行业适配与实际收益
在电子光学、药品冻干、精密注塑、食品恒温库、档案/博物馆等场景,试点项目显示:
-
维持同等精度下综合能耗下降 18–32%;
-
远程诊断将故障定位时间缩短 40–60%;
-
资产全寿命 TCO(含能耗+维保+停机损失)三年内可回收改造成本。
四、开放与合作
碳智控 4.0 支持与第三方 BMS/EMS、MES、LIMS 对接,亦可在私有云或本地化部署。欢迎访问 **www.9593089.com**(或 **www.9593089,com**)申请试用账号与节能评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