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客户痛点与改造目标
该企业主要生产精密镜片与传感器组件,涂布/镀膜/胶合/固化对温湿度极其敏感。原车间虽已配置恒温恒湿系统,但在换季与批量生产切换时仍存在温湿度过冲、局部冷凝与能耗高三大问题。新产线要求:
关键工位达到**±0.15℃、±1%RH**;
洁净度满足 ISO 7/8 混合分区;
改造工期不超过 45 天;
通过第三方计量与客户总部的过程能力指数(Cpk)审核。
二、系统架构与技术路线
1)微区独立控制
将关键工位(涂布、固化、质检)拆分为 6 个微区,采用独立送排风箱体+EC 直驱风机+电子膨胀阀,实现“一区一控制量、一区一曲线”。
2)露点耦合控制
在温度 PID 基础上引入露点前馈,控制对象由相对湿度转化为“绝对含湿量”。表冷深度除湿后使用热泵再热优先级,电加热仅作为兜底。
3)热回收与再热
高效板换+冷凝热回收,转移冷凝器余热至再热段;变流量水系统(VFD)+二次泵按需调速,系统 COP 提升显著。
4)洁净与压力梯度
采用顶送侧回的气流组织,末端配置 H14 级高效过滤器;各区压差 10–20 Pa 递增,门禁联动压差传感器与补风阀。
5)云端运维平台
所有机组、电表、阀位、T/RH/ΔP 数据接入云平台,支持报警闭环、周/月报自动生成与能耗基线对比。
三、实施步骤(45 天交付)
第 1–10 天:现场勘测、BIM 碰撞审核、管线预制;
第 11–25 天:设备进场、风管与冷媒管并行施工,微区箱体一次到位;
第 26–35 天:单机调试、通讯联调、控制参数整定;
第 36–45 天:72 h 运行验证、第三方检测、人员培训与交付。
四、效果与数据
稳定性:关键工位温度 ±0.15℃、湿度 ±1%RH;
能耗:与改造前对比,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 22%;
维护性:过滤压差曲线与能耗曲线在线可查,故障平均定位时间缩短 50%;
合规性:通过集团审计与外部计量复核,产线 Cpk 提升 0.3。
五、客户评价与经验总结
客户对“微区独立控制+露点耦合+热泵再热”组合表示认可:系统既稳定又节能,且后期扩线只需平行新增微区设备即可。我们建议:在恒温恒湿项目中,应将能效与运维上升到与精度同等重要的位置,通过数据化运维把“稳定”变成“可复用的能力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