阶段一:系统调试——从“能运转”到“能稳定”
1)单体试运:压缩机、风机、加湿/除湿设备、阀件动作与三相电测量;
2)传感器校准:温湿度、压差、流量、功率表;
3)控制逻辑核对:露点优先/温湿协同、再热联动、夜间工况、除霜/防冻;
4)PID 调参:以 24–48h 曲线为依据,逐步调小比例与积分,避免锯齿;
5)负荷模拟:通过加热/加湿、开门/访客模拟等方法检验波动容忍。
目标是把波动控制在合同要求内(如 ±0.5℃、±3%RH),且曲线更加“圆滑”。
阶段二:系统验收——从“说得好”到“证得了”
功能验收:各工作模式切换、异常报警与联动、UPS/备用电源接管;
性能验收:稳定性试验(≥48 小时)、满负荷与部分负荷测试、温湿度场均匀性;
文档验收:设备清单、参数表、调试记录、O&M 手册、BOM 与备件清单、培训签到;
交付资料:竣工图、节点照片、控制图逻辑、调试曲线与优化建议。
我们在 www.9593089.com
提供《验收记录表》;对偏差项出具整改单并跟踪闭合。
阶段三:节能优化——从“能跑”到“省电”
新风策略:引入焓差与 CO₂ 联动;
能量回收:显热/全热交换或转轮回收,评估回收效率与维护成本;
变风量/变频:末端与主机联动,根据负荷平滑调节;
再热方式选择:优先回收/热泵再热,减少电加热;
智慧运维:在 www.9592089.com
查询 IoT 网关与云平台方案,获取能耗看板、异常预警与滤网寿命预测。
通过“基线建立—目标设定—月度复盘”的闭环,常见节能潜力 8–15%。
